院士访谈|南志标:“草地农业”是甘肃生长现代农业的新方式
发表时间:2023年05月14日浏览量:
文原载于《甘肃农业》2020年第11期中国草业科学领域仅有两名院士,一位是任继周先生,一位是南志标先生。两位院士对中国草业科学的建立和生长做出了庞大的孝敬。
南志标院士从1969年开始,先后作为工人、草原技术员、科研与治理事情者在草地畜牧业生产与科研领域事情,已有50年的研究履历。10月31日,在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南志标院士(以下简称南)接受了甘肃农业杂志社的专访。《甘肃农业》:在生态文明配景下,草原的功效和定位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原来的注重生产转向注重生态。
甘肃作为全国六大草原牧区之一,草原也是甘肃省内最大的土地类型,您认为该怎样认识草原在甘肃生态掩护建设中的重要职位和作用?南:其实,草原是具有多种功效的,我们以前只强调生产功效,那是片面的。现在,如果我们只强调生态功效,我以为也是片面的。草原的多功效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提供消费品,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产功效;二是生物多样性掩护,提供生物支持功效;三是有固碳、固氮、淘汰CO 2 排放的功效;四是气候调治功效;五是修养和保持水源功效;六是文化传承功效;七是旅游鉴赏功效,以及其他功效。
草原是全世界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同时,也是我们甘肃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如何发挥草地的作用,对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凭据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提供的资料,甘肃省草原生态服务功效价值7000亿元人民币,畜产物价值300多亿元,二者相差20多倍。
经由我们的研究得知,草原蓄积的地表水量占全国地表水量的14%,即是全国所有大中型水库库容量的总和,全国草原储存的有机碳占17%,全国草原上生长有9700多种植物,草原功效多样,孝敬庞大。“草原”是一个很广泛的观点,草原其中的一个寄义就是指天然草原。
全国天然草原占陆地面积的41.7%,是农田的3倍,是林地的2.5倍。甘肃省第一次草原普查时,天然草原占省领土面积的45%,在第二次草原清查的时候,草原面积占省领土面积的47%。甘肃草原不仅面积大,而且多数都是长江、黄河的上游地域,是诸多内陆河的起源地,所以,掩护好草原,对掩护我们的水源、生态情况、畜牧业生产以及提高人民生活、不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活需要,都具有不行替代的作用。
草原分为三部门,划分是天然草原、人工种草(我们日常叫栽培草地)、鉴赏草地。草原具备为人们提供健身场所、休闲等作用,因此,我们还需要全面地认识草原的功效,增强草原的建设,使草原更好地发挥作用。
《甘肃农业》:在您的建议下,甘肃省高速公路实行了草产物运输绿色通道,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共减免运输用度5 600多万元,每吨成本降低了近40元,可是厥后没有连续施行了。在这个问题上您有什么建议?南:谁人建议施行得不太如人意。我提了以后,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就停止了。
我们准备做调研,找出其问题的基础所在,竣事之后团结若干院士向中央提建议,希望在全国规模内给牧草的运输实行绿色通道。我以为这对全国的草工业将会有庞大的资助。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问题,因为当前享受绿色通道的农产物是可供人食用的农产物,草产物不能供人食用,所以草产物没有享受绿色通道。2016年全国政协召开的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主题就是草原问题,我作为特邀专家,到场了那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我在会上提了若干建议,其中一个建议就是希望交通部门为全国牧草运输实行绿色通道,减免过盘费。在这件事上,我们还要继续努力,继续争取。《甘肃农业》:前不久,您到环县出席全国草工业高质量生长大会,也看到了环县草业的生长。那么,在黄土高原区生长草地农业,您以为,下一步甘肃应该作好哪些事情?南:我很兴奋你用到“草地农业”这个词。
“草地农业”是我们学术团体——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草地农业”的观点最早是由任继周先生提出来的,我们称任继周先生是我国“草业科学的奠基人、现代草业科学的开拓者”,他也是我们这个学术团体的建立者。“草地农业”实际上是一种现代农业方式,并不像人们想象的在农区种草就叫草地农业。草地农业是统筹草地、耕地、林地和其他土地资源,充实使用水、热、光等来最大限度地举行种种生态服务功效,提供生态产物,同时也保证可连续使用,草地农业的焦点是实行系统耦合,就是差别生产的耦合,差别区域的耦合。
草地农业分为四大部门,一块叫前植物生产,就是鉴赏草原这一类,它不以收获动植物产物为目的,而是以提供旅行产物、景观产物获得经济效益的;第二块叫植物生产,就是生产粮食、牧草等产物;第三块叫动物生产,生产肉、奶、毛、皮等产物;第四块叫后生物生产,就是如何对草畜产物举行初加工、举行流通。甘肃从东到西有1600多公里,我们称它为“一东一西”,既有东部的特点,也有西部的特点,又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所以,自然条件多样,生物多样性富厚,草原类型繁多,为我们举行研究、开展草地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凭据任继周先生建立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全世界的草原可以分成48类,甘肃就有27类,所以,我们称甘肃为“天然草原的自然博物馆”。
甘肃有许多在全国规模内值得歌颂的工具,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和兰州草原生态研究所团结申请了国家草业科学的重点学科,这是我国草业科学的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现在,甘肃有国家唯一的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在某一个领域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战略气力,负担着重大任务。
一个单元有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反映了这个单元的科研气力,一个研究领域有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反映了这个研究领域的先进和蓬勃水平。甘肃省有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中国农科院兰州牧研所等科研机构,学科分支齐全。全国草业科学领域只有两个院士,就是任继周先生和我,也都在甘肃。
所以说,经由多年的积累,经由几代人的努力,甘肃的草业科学研究可以说是具有很大的优势。甘肃省对草业科学的生长也很重视,在全国规模之内,甘肃是第一个在全省发文实施草地农业的省份,并建设草地农业试点县。到2014年前后,甘肃苜蓿种植面积是全国最大的,甘肃的草工业企业数量最多,或许占全国现有草业企业数量的1/3。
《甘肃农业》:在河西地域现在也有大面积的草地,有一些牧业、乳业企业处于生长阶段。您对在河西走廊地域生长草业、乳业,有什么建议?南:许多年前,我们给甘肃省政府提过一个建议,可以在河西走廊地域生长制种业。
河西走廊日照富足,利于植物举行光互助用。降雨量小,干旱的气候会淘汰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河西走廊有浇灌条件,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是举行牧草种子生产的理想场所。现在在张掖、武威、酒泉等地有许多外洋的制种公司,他们在那里生产玉米种子、蔬菜种子等等。我们以为那里也是一个很好地生产牧草种子的地方。
我们国家许多生产用的种子是可以自己供应的,我们缺的是草坪草种子,每年或许有1/3的草种子需要入口,草坪草种子险些95%以上是靠入口的。鉴于此,如果在河西建设大规模的种子生产基地,使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举行生产,我以为是可以发生很是好的效益。美国最主要的牧草种子生产基地在俄勒岗州,这个州的条件和河西地域的条件差不多,他们生产的牧草种子占据了全球牧草种子市场的1/3以上,其生产的70%的种子是出口,他们真正把这个作为一个优势工业做大做强。
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到这个田地,只有一两个公司在做。种业是一个很是好的生长偏向,在这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甘肃农业》:您率先在海内系统开展了禾草菌的研究,使中国的醉马草内生真菌的研究成为国际禾草内生真菌研究的三大分支之一。
您对现在草的品种这方面的研究,另有什么建议?南:以前中科院植物所举行了一个论坛,请科学家谈不是纯科学的工具,谈责任、谈义务、谈体会等,他们请我去谈了一次。我其时谈的题目是《责任与继承》。
我1969年从事草业,到现在已经凌驾半个世纪了。我从大学结业以后,做过野生牧草的驯化、选育,做过牧草的种子生产,又研究过植物的病害,做过内生真菌,做过天然草原的改良,培育过牧草新品种,实际上跨了好几个学科。
我们草业科学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5个二级学科:草原学,主要研究占领土面积41.7%的天然草原;饲草学,主要研究饲草的育种、种植、栽培,实际上就是做农区草业;草坪学,主要研究自然掩护区、都会绿地等;草地掩护学,主要研究草原的病害、虫害、鼠害和迫害杂草;草业系统分析,实际上就是草业经济治理。我以前做的事情,至少可以包罗草原学、饲草学、草地掩护学,现在的研究也涉及到草业经济治理。讲一点不谦虚的话,草业科学的方方面面我都有所涉及,虽然做的不是许多。
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凭据国家和生产的需要,我以为生产上需要什么我就开始做什么,为相识决生产方面的问题,为了满足国家的需求,这是我的主要目的。从研究所建立开始,我们接纳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做法。刚一开始全力做农区的草业、草田轮作等。1996年,我从非洲国际家畜研究所事情回来,我以为改良品种是很是重要的。
在许多生产调研当中,我发现农民对于新品种是很乐意接受的,只要你能够展示新品种的优势。我们单元其时没有做牧草新品种培育事情,而且全国在青藏高原地域培育新品种不多,所以我从1996年开始,以青藏高原为主要地域来培育牧草新品种。我们先从一年生的牧草开始做,因为一年生的牧草相对于多年生的牧草比力容易试验,我们先后培育乐成了三个豌豆新品种,现在在藏区逐步推广,大家普遍反映比力好。
同时,我们也在驯化当地野生生长的一种多年生豆科植物——歪头菜,这个草最大特点就是在青藏高原可以宁静越冬,经由十几年的研究,现在也正在到场全国牧草品种区试,就是区域试验,另外,我们也在选育适合青藏高原的苜蓿。所以,作为农业事情者,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事情能为农业生产、为国家的生长发挥一点作用。
《甘肃农业》:十九届五中全会刚刚竣事,其中提到了“十四五”计划,联合草业科学的生长,您以为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南:我们有两个百年目的,到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建立一百年时建成茂盛、民主、文明、和谐、漂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年就是第一个百年目的实现的年限。现在我们正处于实现两个百年的交替点,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生长计划的建议当中,也提出了乡村的生长、农业的生长是重中之重。这对我们农业事情者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振兴、农村生长都离不开“草”,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生长草业、举行科研、为国家提供科技支撑,是我们很重要的使命。
固然,我们也需要国家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希望国家加大对草业科技投入的力度。我想,“十四五”期间,全国的草业生产和草业科技一定会有一个大的生长。我们遇上了一个勇往直前、蓬勃生长的新时代,是我们的荣幸。
《甘肃农业》:“十三五”期间草原生长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在未来,包罗“十四五”期间,在草原掩护和使用方面,我们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做?南:掩护和使用是很难离开的,单纯地就掩护而掩护,草原也掩护欠好,只强调使用不强调掩护,草原也会退化。现在许多人就是把这两者离开来讲,所以发生了许多问题。
在甘肃,草原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现在甘肃和全国一样面临着草原退化问题,如何治理退化草地,使它充实发挥多种生态服务功效,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对于退化的草地举行修复,常用的手段之一是对草原举行掩护,就是禁牧,克制家畜放牧,给草原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机。凭据退化水平确定禁牧时间,中度退化的草地,在黄土高原,禁牧8至9年以后可以恢复生机,在青藏高原4至6年以后可以恢复生机。
对退化草原举行掩护性的禁牧,是一个有效措施。可是,只谈掩护不谈使用是不行能到达最终目的的。
我们多年的研究讲明,对于草原合理地使用优于倒霉用或者是过分使用。现在禁牧就是倒霉用,通常说的过分使用就是过分放牧。
我们在环县20年的放牧试验讲明,根据每公顷平均2.3只羊、4.6只羊、8.5只羊的梯度试验20年,凭据羊的生长、草地、土壤、微生物等多种指标,我们发现每公顷放牧2.3至5只羊时,草原生产力最高、羊最康健、微生物最富厚。在青藏高原,草地使用次数影响着草的产量,研究讲明,使用2至3次草的产量最高,粗卵白含量最高。
对于草原,一是要掩护,二是要使用,掩护和使用要联合起来,把二者割裂开来,永久的掩护和过分的使用,都市导致草原的退化。《甘肃农业》:谈到草原掩护,详细来说我们应该从哪些途径去做?南:主要是对草原要合理地使用。第一,经由恒久的禁牧和休牧已经恢复了生机的草原,应该合理使用、适度使用。第二,注重农牧系统的联合。
夏天7、8月份,草高羊肥,到了冬天,草原进入枯草区,产量少,质量差,如果继续放牧,草原肯定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这个时候就要给草原一个增补,要举行人工种草、人工补种,收割青干草,减轻草原的压力,给草原一个恢复时期。第三,农区和牧区相联合,好比,在牧区举行繁育,将犊牛、架子牛转移到农区,使用农区富厚的饲料资源举行育肥。第四,对草原举行划区轮牧,这是科学合理地使用草原的一个重要途径,凭据需求、凭据牛羊采食量,可以确定某一块草原可以使用多久,好比,一块草原可以使用一个星期,那么在这块草原上放牧一个星期以后就转到另一块草地上,这样的轮牧可以使用草地围栏来实现。
《甘肃农业》:您以为草工业在乡村振兴、农业生长方面会有什么样的前景?南:我们许多人有外洋会见(学)履历,对欧洲、新西兰的风物有很深的印象,反馈最多的是这些地方随处都是绿油油的草地。去过美国的人,也对美国的许多草地有很深的印象。我们甘肃情况多样,整体来说生态比力严酷,我以为这为我们生长草地农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首先,我想只要大家配合努力,我们未来甘肃也会建成像蓬勃国家那么漂亮的情况,也会生产许多畜产物,也会为大家提供健身、旅游、休憩的场所,这需要我们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其次,要加大科技的支撑力度。
再次,扶持草工业的生长,把草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最后,加速结果的转化,我们现在结果转化的机制还不是特别成熟,在实验室、温室做的实验结果还需要通过一系列中间试验举行转化,才气用到生产上,可我们缺少中间这一环节,这方面需要增强。前面谈到,我们甘肃的草业科学的队伍,规模是最大的、学科是最齐全的,我想,有大家的努力,有上级的支持,一定会极大地促进我们甘肃草工业的生长,为脱贫攻坚、建设漂亮中国、康健中国做出突出孝敬。
本文关键词:院士,访谈,南志,标,“,草地农业,”,是,甘肃,kaiyun
本文来源:kaiyun-www.wantl.com.cn